概述
组合仪表由 7 个模块 (4 个模块带指针,3 个模块带显示器和操纵装置) 和一个控制单元组成,该控制单元中的电子装置可用于控制模块。该组合仪表与车辆导线束相连,有三根总线接口 (诊断总线、K 总线、CAN 总线),通过它们建立与其他控制单元的信息连接 (数据联系/串行) 以及与传感器的连接。
仪表板分为如下模块,
更换仪表模块控制单元
下列提及的四种情况指出,为了保证正确地更换组合仪表在何种情况下必须采用何种措施。
情况 1: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有故障,灯光检测模块 (LCM) 的控制单元正常。
措施 |
结果 |
备注 |
---|---|---|
更新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 (新零件) |
点火开关打开时辨伪标记亮起。 |
因为灯光检测模块中的底盘号码与仪表模块控制单元中的底盘号码不同,所以辨伪标记亮起。 |
对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重新设码 |
|
根据中央设码密码对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进行设码 |
将底盘号码设入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中 |
|
如果底盘号码未设入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中,则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和 LCM 均无法完成总行驶里程数的记录 (仅指分行驶里程数的记录)。 |
关闭点火开关然后重新打开 |
辨伪标记消失,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接收来自 LCM 的总行驶里程数 (公里数) 和 SIA 数据。 |
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和 LCM 控制单元间用于数据互存 (SIA 数据、总行驶里程数、底盘号码等) 的信息交换恢复正常。 |
情况 2: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正常,灯光检查控制模块 (LCM) 控制单元有故障。
措施 |
结果 |
备注 |
---|---|---|
更新 LCM (新零件) |
点火开关打开时辨伪标记亮起。 |
因为灯光检测模块中的底盘号码与仪表模块控制单元中的底盘号码不同,所以辨伪标记亮起。 |
LCM 重新设码 |
|
根据中央设码密码对 LCM 进行设码 |
将底盘号码设入 LCM |
|
如果底盘号码未设入 LCM 中,则 LCM 不能记录总行驶里程数。 |
关闭点火开关然后重新打开 |
辨伪标记消失,LCM 接收来自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总行驶里程数 (公里数) 和 SIA 数据。 |
仪表模块的控制单元和 LCM 控制单元间用于数据互存 (SIA 数据、总行驶里程数、底盘号码等) 的信息交换恢复正常。 |
情况 3: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灯光检测模块 (LCM) 控制单元必须更换。
除非是绝对必要,不要同时更换这两个控制系统 (存储的总行驶里程数据会永久性地丢失)。
措施 |
结果 |
备注 |
---|---|---|
蓄电池接线断开时更新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 LCM (新零件) |
点火开关被接通,控制点被设定并且总行驶里程表读数被置零。 |
原先存储的总行驶里程数据 (里程数) 永久性地丢失了。 |
对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 LCM 进行设码 |
|
根据中央设码密码对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 LCM 进行设码 |
对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 LCM 的底盘号码进行设码 |
|
如果未对底盘号码进行设码,则总行驶里程数记录在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 LCM 中。 |
关闭点火开关然后重新打开 |
辨伪标记消失,LM 接收来自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总行驶里程数 (公里数) 和 SIA 数据。 |
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 LCM 间用于数据互存 (SIA 数据、总行驶里程数、底盘号码等) 的信息交换恢复正常。 |
情况 4:试着更换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或灯光检测模块 (LCM) 控制单元。
提示
尽管理论上可试着更换两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但应尽量避免这样做。
措施 |
结果 |
备注 |
---|---|---|
安装另一辆车的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或 LCM 控制单元,以作对照。 |
点火开关打开时,出现辨伪标记,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继续记录总行驶车数 (公里数)。 |
如果底盘号码不同,则只在仪表模块控制单元中进行总行驶里程数记录。不与 LCM 进行总行驶里程数的匹配。 |
测试功能
系统测试 (测试编号 2):系统测试用于检测显示模块及可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控制的模块元件。
受控的有:
测试功能调用:
除测试编号 1 和 2 以外的所有测试功能都是联锁的,必须使用测试功能编号 19 来解除联锁。
步骤:总线端 Kl. R "接通" 时按下行驶里程复位按钮 (约 5s),直至组合仪表显示器上出现 "__tESt__1._" ("__测试__1._")。通过在 1 秒钟内重复按下 / 松开按钮,可选择相应的测试 (系统测试对应于测试 2 "__测试__2._",即 "__tESt__2._")。约 1 秒钟后显示所选测试的第一个子功能。继续按下按钮可选择相应测试的其它子功能 (系统测试没有其它子功能)。因为测试 2 (系统测试) 没有子功能,所以显示 "__tESt__2.0" ("__测试__2.0") 后按下分行驶里程按钮,即触发系统测试。如果是一个联锁的测试 (测试 3 至 21),则当显示 "联锁解除" 即 "_L_oFF" 时按下分行驶里程按钮来打开联锁。然后显示跳到测试 0,此时可通过短促按键来调出相应的测试。
测试编号 |
功能 |
---|---|
1 |
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识别 |
2 |
系统测试 |
3 |
SIA 数据 |
4 |
当前的燃油消耗 (l/100 km 和 l/h) |
5 |
空闲 |
6 |
燃箱容量值 |
7 |
冷却液温度、车外温度、瞬时转速、瞬时速度 |
8 |
ADC 值 (系统电压、左右杠杆式传感器的电压、光电晶体管和 BVA 的电压、冷却剂和车外温度传感器的电压) |
9 |
总线端 Kl. 30 的车辆系统电压值 (V) |
10 |
读取国家代码 |
11 |
读取单位 (上午/下午或月,天/天,月) 等 |
12 |
未占用 |
13 |
触发声音信号 |
14 |
读出故障位 (自诊断) |
15 |
显示 I/O 端口状态 |
16 |
亮度调节值 |
17 |
内部时钟 |
18 |
空闲 |
19 |
测试功能的联锁和解除联锁 |
20 |
空闲 |
21 |
组合仪表复位 (软件复位) |
0 |
测试结束,选择此项功能可结束测试模式。 |
国家规格不同的车速表模块具备不同的显示功能。
还包括防滑控制系统报警灯 (ASC/DSC,黄色)、发动机功率电子控制系统 (EML) 和采用 LCD 技术的显示器,以显示总行驶里程、分行驶里程和保养周期。保养周期显示相当于 SIA4,根据油耗量显示里程保养,即剩余里程,如已设码,还显示定期保养的到期日。车速表的行程脉冲来自 ASC/DSC 控制单元,该信号已由左后车轮转速传感器进行加工。
转速表模块还包括充电检查报警灯、折叠式软顶报警灯、轮胎损坏报警系统 (RFC、DWS) 报警灯、防抱死系统报警灯 (ABS,黄色)、总制动报警装置、检查发动机报警灯和机油压力/油位报警灯 (红色/黄色)。此外,模块中安装有一模拟时钟,向前向后均可调拨。
转速表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控制,K 总线上的转速信息可供其他控制单元使用。点火开关关闭时输出的转速信息为 0 [rpm]。
燃油表模块还包括燃油剩余低储量报警灯。
油箱容积的测量由一杠杆式传感器进行,该杠杆式传感器与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相连。杠杆式传感器通过自身的接地线 (模拟接地) 和传感器信号线 (模拟正极) 与控制单元相连。在液位传感器中没有剩余低储量触点能够激活低储量报警灯。作为发动机控制信息,发出信号 "燃油剩余低储量"。燃油剩余低储量报警灯是由剩余储油量临界值来控制的,并与燃油箱存油量有关。通过油位传感器的设码数据和电阻特性曲线确定与燃油箱型号相匹配的加注油位。
冷却液温度显示模块还包括冷却液过热报警灯。
冷却液温度的测量在发动机控制单元进行,通过 CAN 总线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读取。控制单元根据 CAN 总线信息确定当前冷却液温度。"冷却液温度" 信息传至 K 总线,供其他系统使用。
冷却液温度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及其自身的传感器 (NTC) 确定。初始化设置阶段,该温度通过 CAN 总线在冷却液温度显示模块中显示。
因为发动机关闭后冷却液还会被加热一段时间,所以发动机停止转动时,可通过仪表模块控制单元软件中的一个 "温升效果滤除器" 防止温度升高。其作用是,在发动机重新起动时如果感知的冷却液温度高于 "发动机关闭" 时的冷却液温度,则显示 "发动机关闭" 时存储的数值。发动机转动约 20 秒钟后才显示当前温度值。
"点火开关打开" 时,冷却液过热报警灯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接通 2 秒钟 (驾驶前检查)。之后通过 CAN 总线由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如果冷却液过热报警灯被发动机控制单元接通,则将 CAN 信息传送至 K 总线,供其他控制单元使用。
仪表模块控制单元通过 CAN 总线得到温度值,并控制冷却液温度显示。如果达到最大值,则指针被控制指向红色报警区的中间。
保养周期显示 (SIA) 能告诉驾驶员和维修车间何时应该更换发动机机油,何时应该按照行驶里程数进行检修或提示定期检修。车辆的保养周期并不一定要绝对地按照行驶里程数来确定,而应该根据所耗用油量来确定。自总线端 Kl. 15 "接通" 起到发动机转速达到 400 rpm,当前的保养周期状态会至多显示 10 秒钟。
保养周期显示 (SIA) 数据同样也被存储在灯光检查模块 (LCM) 中。
保养周期显示 (SIA) 的复位是通过在保养周期复位输入端上的定长脉冲而实现。每个复位步骤 (保养周期显示 [SIA] 复位) 都可以单独地进行。换油保养、定期保养或 / 和按行驶里程保养都可以复位。
已驶过的总行驶里程数显示在车速表模块的液晶显示器上。自总线端 Kl. R "接通" 起,当前的行驶里程就显示在显示器上。总线端 Kl. R "断开" 时,按下分行驶里程复位按钮,松开按钮后里程数可持续显示约 25 秒钟。根据编入的国家代码所确定的行驶里程单位 (km/miles) 显示在总行驶里程表和分行驶里程表之间。总行驶里程是作为电码传送给车身总线 (K 总线) 供使用。
总行驶里程存储在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和灯光检查控制模块 (LCM) 中。
已驶过的分行驶里程数显示在车速表模块的液晶显示器上。在总线端 Kl. R "接通" 后,当前分行驶里程数显示在显示器上。在总线端 Kl. R "断开" 时,按一下组合仪表的按钮,松开后可显示行驶里程数约 25 秒钟。根据编入的国家代码所确定的行驶里程单位 (km/miles) 显示在总行驶里程表和分行驶里程表之间。
带电子装置 (用于控制模块) 的控制单元通过车外温度传感器 (NTC 电阻) 确定当前的车外温度。车外温度传感器通过自身的接地线 (模拟接地) 和传感器信号线 (模拟正极) 与带电子装置 (用于控制模块) 的控制单元相连。
"车外温度" 信息通过组合仪表传送至总线,由多功能无线电 (MIR) 显示。点火开关位于 "0" 位置时,仪表模块控制单元以小于分钟的时间间隔读取车外温度传感器的数值。为此,使仪表板控制单元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传送 "车外温度" 信息以供使用,然后重新退出 (休眠模式)。
对仪表板的亮度和液晶显示器的照明控制是不同的。灯光检查控制模块 (LCM) 中的灯光模块部件使用按脉冲宽度调制的信号 (58g) 控制仪表板的亮度。灯光关闭时,安装在车速表模块中的光电晶体管亮度信息控制液晶显示器的照明。所以液晶显示器的照明与周围灯光相适应。另外,灯光打开时,通过亮度调节器液晶显示器的照明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无论如何,与液晶显示器照明强度的控制相比,由光电晶体管确定的周围亮度信息更有优先权。
报警灯 |
需要的信号 |
---|---|
总制动报警灯 |
红灯亮起:点火开关打开时拉紧驻车制动器 (驻车制动器开关接地),通过总线来自灯光检测模块的制动液液面高度信息或 CAN 总线上的功能故障信息 "电子制动力分配 (EBV)" 来自 ASC 控制单元 |
|
黄灯亮起:通过 CAN 总线来自 ASC 控制单元的功能故障信息 "制动辅助 (HBA)"。 |
安全带指示灯 |
来自灯光检测模块的 K 总线信息 (与设码数据有关) |
燃油剩余低储量报警灯 |
燃油箱杠杆传感器的电阻值 (模拟输入) |
转向信号指示灯 |
来自灯光检测模块的总线信息 |
后雾灯指示灯 |
来自灯光检测模块的总线信息 |
远光灯指示灯 |
来自灯光检测模块的总线信息 |
机油指示灯 |
红灯亮起:油压开关接地发出油压报警 |
|
黄灯亮起:油位报警总线信息 |
冷却液温度过高 (红色) |
通过 CAN 总线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总线信息 |
充电检查 |
紧凑式发电机信号 "非充电模式" |
ABS 指示灯 |
来自防抱死系统控制单元的信号 |
安全气囊指示灯 |
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信号 |
检查发动机 (排气警示灯) |
通过 CAN 总线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总线信息 |
ASC 底盘控制 |
通过 CAN 总线来自底盘控制单元的总线信息 |
轮胎损坏报警装置 |
来自爆胎检测系统的总线信息 |
EML 指示灯 (发动机功率电子控制系统) |
通过 CAN 总线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总线信息 |
制动摩擦片磨损报警灯 |
通过制动摩擦片传感器形成信号回路 |
折叠式软顶报警灯 |
来自软顶模块的信号 |
概述:所有报警指示灯标记的背景照明由发光二极管提供。使用双色发光二极管可发出红灯或黄灯信号。
总制动报警灯:如果灯光检测模块 (LCM) 识别到制动液液位过低,则报警灯 (红色) 由 LCM 通过总线接通。如果 ASC 识别到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EBV) 功能异常,或从 ASC 控制单元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 CAN 总线上无 ASC 信息,则报警灯 (红色) 也可由底盘控制单元 (ASC) 通过 CAN 总线被接通。点火开关 "打开",拉紧驻车制动器后,或者为了功能检查 (驾驶前检查),报警灯也会接通。如果功能制动辅助 (HBA) 已设码,则驾驶前检查时亮起红色或黄色报警灯各 1 秒钟;如未设码,则亮起红色报警灯 2 秒钟。如果驻车制动器被拉紧,则只亮起红色报警灯。
如果没有红色报警灯,则只亮起黄色报警灯。如果 ASC 识别到制动辅助制 (HBA) 功能异常,则底盘控制单元 (ASC) 通过 CAN 总线接通报警灯 (黄色)。
安全带指示灯:根据设码数据控制安全带指示灯。对没有安全带锁扣触点的车辆,在总线端 Kl. 15 "接通" 后,该指示灯被激活约 6 秒钟。
接收到来自灯光检测模块 (LCM) 的总线电码,直至安全带触点被打开 (安全带触点卡入)。
剩余低储量报警灯:燃油低位指示灯不是由液位传感器的燃油低位触点开关接通的。低储量报警灯是由剩余储油量临界值来控制的,并与油箱容量有关。
作为发动机控制信息,发出信号 "燃油剩余低储量"。进行功能检查 (驾驶前检查) 时,接通总线端 Kl. 15,燃油剩余低储量报警灯亮起 2 秒钟。
转向信号指示灯:通过从灯光检测模块 (LCM) 传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相应总线电码控制转向信号指示灯。
后雾灯指示灯:通过从灯光检测模块 (LCM) 传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相应的总线电码控制后雾灯指示灯。
远光指示灯:通过从灯光检测模块 (LCM) 传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相应总线电码控制远光指示灯。
机油指示灯:报警灯 (红色) 通过油压开关控制。
通过从灯光检测模块 (LCM) 传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相应 K 总线电码控制报警灯 (黄色)。同时,发动机控制单元对发动机中油位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分析,将 CAN 信息传送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由其对 CAN 信息进行转换,并以 K 总线信息的形式传至灯光检测模块。灯光检测模块根据设码数据改进信息,将 K 总线电码传送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以此控制油位报警,优先控制油压报警。
下列情况下黄色机油指示灯亮起:
冷却液过热报警灯:"点火开关打开" 时,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接通冷却液过热报警灯 2 秒钟 (驾驶前检查)。之后通过 CAN 总线由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如果冷却液过热报警灯由发动机控制单元接通,则该 CAN 信息传至相连的总线系统,以供其他控制单元使用。
充电检查:报警灯由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带信号线的紧凑式发电机 ("非充电模式") 控制。
防抱死系统指示灯:报警灯由 ABS 系统控制。信号线断开时,报警灯也必须亮起。信号线断路时的功能:信号线高电压时 (车辆系统电压) 报警灯亮起,信号线低电压时 (接地) 报警灯熄灭,信号线高电压时 (高阻抗、断路) 报警灯亮起。
安全气囊指示灯: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通过信号 (接地) 控制报警灯。
检查发动机 (排气警示灯):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 CAN 总线控制 "检查发动机" 报警灯。
自动稳定控制 (ASC) 报警灯:ASC 系统通过 CAN 总线控制 "ASC" 报警灯。点火开关打开后,ASC 系统适时地接通报警灯,进行功能检查 (驾驶前检查)。
轮胎损坏报警系统 (DWS / RFC) 报警灯:通过从轮胎损坏报警系统传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相应的总线电码控制轮胎损坏报警系统报警灯。
如果系统已设入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设码数据,接通报警灯 2 秒钟进行功能检查 (驾驶前检查)。
发动机功率电子控制系统 (EML) 报警灯: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 CAN 总线控制 "EML" 报警灯。如果从发动机控制单元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 CAN 总线上无 EML 信息,则点火开关打开后报警灯接通 1.5 秒钟 (紧急运行值)。
制动摩擦片磨损报警装置 (BBV):制动摩擦片磨损报警灯位于左转向信号灯模块,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控制。点火开关打开后报警灯接通约 2 秒钟进行功能检查 (驾驶前检查)。
传感器由右后和左前制动摩擦片上各一导线环串联组成 (串接)。制动摩擦片磨损时导线环断开,控制单元识别到断开状态,因此激活报警灯。如果发动机停止转动时点火开关 "打开" 30 秒钟后再也识别不到断路状况,则显示重新取消。
折叠式软顶报警灯:敞篷车软顶模块 (CVM) 通过信号线控制折叠式软顶报警灯。如果操纵折叠式软顶,则报警灯亮起。如果折叠式软顶未锁定在其极限位置,则报警灯闪烁。
光报警和转向信号灯节拍的声传感器安装在车速表模块中。点火开关位于 "0" 位置时,如果第一次打开驾驶员侧车门,组合仪表照明接通,则光报警响起 8 个周期 (1 个周期为 500 ms "开" / 500 ms "关")通过 K 总线读取导致光报警触发的信息,与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相连接并受其控制。
如已进行相应设码,则 "点火钥匙提示报警" 功能包含在设码数据中,且只能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执行 (一般仅对于美规车型)。灯光检测模块通过 K 总线电码触发声音报警,同时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控制蜂鸣声 3 (T3)。
点火开关关闭且驾驶员侧车门打开时,点火钥匙提示报警最多被触发 60 秒钟。如果相应的 K 总线电码从灯光检测模块传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立即撤消报警。
光报警和转向信号灯节拍的声传感器安装在车速表模块中。仪表模块控制单元对声音继电器、左右转向信号指示灯以及转向信号灯的控制是同步的。"转向信号灯接通" 的信息通过 K 总线来自灯光检测模块,也属于同步控制。如果识别到转向信号指示灯故障,则在仪表模块控制单元中以 K 总线电码的形式显示,同时以双节拍频率控制同时进行的两次检查。
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控制蜂鸣器声 3 (T3)。根据设码数据和相应的 K 总线信息,输出安全带声音报警、点火钥匙提示报警、驻车制动器报警、轮胎损坏报警和速度报警。根据报警类型的不同,会重复发出短促的蜂鸣声 3 (T3) 或只响一次。
安全带声音报警:安全带声音报警只与驾驶员侧安全带锁扣触点相关,可进行相应的设码。由灯光检测模块通过 K 总线控制安全带声音报警的触发和退出。如果安全带触头打开,点火开关接通后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控制发出的断断续续的蜂鸣声 3 (T3) 最多持续 6 秒钟。如果这段时间结束前装上安全带,则蜂鸣器被关闭。
点火钥匙提示声音报警:根据设码数据,点火开关关闭,驾驶员侧车门打开时,点火钥匙提示报警触发最多持续 60 秒钟。如果一个相应的 K 总线电码从灯光检测模块传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立即撤消报警。
速度声音报警:根据设码数据,速度报警由仪表模块控制单元触发。如果超过速度临界值,则蜂鸣器发出短促的蜂鸣声 3 (T3)。如果低出该临界值 5 km/h 以上,则超过临界值时,重新触发蜂鸣声。
驻车制动器报警:根据设码数据,一旦驻车制动器被拉紧,识别到的速度大于 3 km/h,则触发驻车制动器报警蜂鸣器。只要存在报警条件,就有断断续续的蜂鸣声发出,但最多不超过 20 秒钟。
轮胎损坏声音报警:通过从轮胎损坏报警系统至仪表模块控制单元的 K 总线控制轮胎损坏报警灯。如果轮胎损坏声音报警已设码,则点火开关打开时也会触发声音报警。
蜂鸣器系列小结
报警装置 |
蜂鸣器类型 |
条件 |
---|---|---|
通过安全带锁扣触头进行安全带报警 |
断断续续的蜂鸣声最多持续 6 秒钟 |
点火开关 "打开",安全带未安装 (K 总线信息) |
点火钥匙提示报警 |
断断续续的蜂鸣声最多持续 60 秒钟 |
点火开关 "关闭"、驾驶员侧车门敞开、点火钥匙插入 (K 总线信息) |
速度报警 |
单音蜂鸣器 3 (T3) |
点火开关 "打开"、车辆行驶中且速度超过临界值 |
驻车制动报警 |
断断续续的蜂鸣声最多持续 20 秒钟 |
点火开关 "打开"、车辆行驶中且速度超过 3 km/h、驻车制动器被拉紧 |
爆胎 |
单音蜂鸣器 3 (T3) |
点火开关 "打开"、爆胎被识别 (K 总线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