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调节

此高度调节是车型系列 5 和 X5 中已知 EHC 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控制单元的功能方式

此控制单元处理下列信号和 K-CAN 信息:

控制单元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调节以平衡负载的改变。 对于其他原因,控制单元阻止进行调节。 因此可以通过有关频率、标准高度、公差极限和蓄电池负载的调节最佳地匹配到各自的情况。

除高度调节外该控制单元还监控系统组件,存储并显示故障。

系统功能

高度调节的任务是,车辆负载改变时在后桥上将车辆高度重新调整为标准高度。 高度调节通过空气室的进气或排气实现。 控制单元从高度传感器获取车辆左右两侧的高度信息。 如果高度超出规定的公差,则系统会借助供气装置调节到标准高度。

负载改变主要出现在车辆静止时以及行车之前或之后。 为给车辆加载,必须打开车门或盖板 (行李箱盖)。 因此系统通过打开车门或盖板被激活,并在车辆开动 16 分钟后重新关闭 (用电器关断信号)。

为将负载改变与其他干扰 (如路面不平) 区分开,高度信号通过两个不同极限频率 (高频和低频) 的低通滤波器过滤。 过滤情况在 HGK E39 驱动装置/底盘中有说明。 控制单元通过不同的信号和信息识别不同的行驶状态,并根据状态切换为不同的运行模式。

调节模式

运行模式执行与车辆状态相应的调节或阻止进行调节。 调节模式为:

休眠

休眠模式是调节的初始状态。 在休眠模式下不进行调节。

前期 (预先运行/延续运行)

在前期模式下,通过供电模块的用电器断开信息执行按时间控制的预先运行和延续运行。 用电器断开信号通过车辆中的动作 (如操纵车门把手或操作中控锁) 产生,并发送到 K-CAN 中。

点火钥匙位置在总线端 Kl. R 及总线端 Kl. 15 时或有发动机运行信号时,该信号持续产生。

如果车辆停止,用电器断开信号自上次动作 (例如开门) 后还保留约 16 分钟。 如果在这 16 分钟内车门状态改变,延续运行时间将重新开始。 在延续运行时间过程中用电器关断信息被发送,控制单元在进入休眠模式前切换到后期模式 1 分钟。

在前期模式下只有当高度明显低于标准高度时,才向上调节到标准高度。 目前调节公差带为 - 40 mm (相对于平均值)。 通过这个调节公差可以确保,只有在大的加载时才向上调节,以便在开车前提高最小离地间隙。 小的加载产生小的弹入行程,该行程在发动机起动时就会得到平衡。 通过此调节设置可降低蓄电池负载。

如果两个高度信号的平均值 > 0 mm 并且一侧高出 + 10 mm,则向下调节。

在此模式下决定是否需要调节时只考虑两个高度信号 (快速滤波器) 的平均值。

在其他模式下已开始的调节可通过适用于这些模式的内部公差带继续进行。

在前期模式下不能识别倾斜状态。

从驾驶模式 (行车) 返回标准模式时,调节保持锁止状态,直至操作车门。 因此当车辆在红绿灯前停车时或由于俯仰运动在后桥上高度超过平均值时,可以防止进行调节。

后期

后期模式用来在进入休眠模式前平衡可能看到的倾斜状态。 这是一个再调整的模式。 后期模式有时间限制 (目前设码为 1 分钟)。 只有发动机运转时才可执行后期模式。 如果事先发动机不运转,则从前期模式直接切换到休眠模式。

在狭小的公差带 (7 mm) 中进行调节。 在 5 mm 时调节结束。 快速信号滤波器将被使用。 倾斜状态 (路沿识别) 的情况下将会调节到适合此情况的标准高度。

标准

标准模式是车辆正常运行状态的初始点。 通过发动机运行信号实现标准模式。

快速滤波器以狭小的公差带 (10 mm) 使用。 可使用比前期模式下更狭小的公差带,因为不必保护蓄电池容量。

车辆倾斜状态 (路沿识别) 的情况下将会调节到适合此情况的标准高度。

驾驶

当识别到车速信号 > 1 km/h 时,驾驶模式 (行车模式) 被激活。 调节功能通过慢速的信号滤波被激活,因为在此运行状态下只须平衡由于车辆受风阻降低和燃油消耗后车辆质量减小引起的高度差。 然而在考虑快速滤波的高度时调节可自动进行。 调节结束后慢速滤波器重新进行初始化设置。

转向

因为侧倾可直接影响测量的高度,所以在有相应倾斜角度的较长转向时,尽管在驾驶模式下进行慢速滤波,仍会引起不希望的调整。 这会在转向结束后导致车辆处于倾斜状态并重新进行调节。 在识别到转向时将停止慢速滤波并中断可能开始的调节,由此转向模式就可阻止这种调节。

当横向加速度信号 > 2 m/s2 时识别到转向。 当横向加速度信号 < 1.5 m/s2 时退出转向模式。

横向加速度信号由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发送。

路缘

路缘意味了车身与车桥之间的倾斜。

通过状态识别可防止,车辆单侧一个车轮开到障碍物上时平衡由此产生的倾斜状态。 这样的平衡会在驶离障碍物后导致车辆再次倾斜并重新调节。

如果车辆左右两侧的高度差 > 24 mm,则被识别为路缘状态。

如果车辆在倾斜状态时加载或卸载,后轮间车辆中部上下移动的值由控制单元测得。 在控制单元中从左右弹簧行程的高度变化计算出该值。

如果算出的后桥中点上下移动的值超过 10 mm 公差带,则开始进行高度调节。 车辆左右两侧平行升高或降低。 两侧的高度差仍然存在。 只要控制单元进入驾驶模式,倾斜状态模式就会被清除。

举升

举升模式用来防止更换车轮时或在升降台上操作时进行调节。

如果识别到此模式,则每种调节都会被阻止,直至除去车辆升降机或车辆从升降台上放下。

如果超过允许的弹出行程 (55 mm) 就会识别为此模式。 如果左和/或右侧的高度超过此弹出行程,就会被识别为更换车轮/在升降台上。

如果车辆被轻微抬起,弹出行程还没有达到 55 mm,车辆想向下调节,但没有下降,这也被识别为在升降台上。 如果排气阀受控制,车辆不能下降,则一定时间后被识别为在升降台上,并存储此高度。 如果车辆又低于此存储的高度 10 mm 或被识别为行车,则进行复位。

运输模式

运输模式通过诊断控制来设置。 运输模式用于升高最小离地间隙,以保证车辆在运输车上安全运输。 在此模式下车辆的标准高度提高 30 mm。

如激活了此模式,组合仪表内可变指示灯会显示空气弹簧功能的符号,检查控制显示上输出文本信息 ”高度调节失灵”,以此提示您车辆处于此特殊模式下。

在此模式下不进行调节,因为运输期间车辆质量不会改变。

只能通过诊断控制删除运输模式。

生产线模式

生产线模式用于生产线上的装配,以便避免执行调节过程。 故障显示被激活,故障显示在可变指示灯中通过符号显示,在检查控制显示中通过文本信息 ”高度调节失灵” 显示。

只能通过诊断控制删除生产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