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尾部碰撞 (追尾) 时乘客与车辆一起加速行驶。乘客的上身和腰部贴在靠背上,并因此而提早承受这个加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乘客的头部是具有最大惯性的部分:碰撞初始阶段头部处于初始位置。相对身体来说,身体向前移动,而头部向后仰。只有头部靠在头枕上,才会限制头部与身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头部与身体以相同的加速度加速。
头部后仰运动会导致颈椎受伤。头部与头枕初始位置之间的间距越大,颈椎受伤的危险越大。头枕可最大限度地阻止危险的头部后仰运动。
在有下列选择装备时有电动可调的后部头枕安装:
后部头枕不是固定在靠背内,而是固定安装在衣帽架的横梁上。因为采用刚性固定方式,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象在前部座椅那样头枕的主动调整是无意义的。
用于电动后部头枕的控制单元:电动后部头枕的控制部件集成在 SSH (后部座椅卫星式控制单元) 内。
假如安装了选择装备”后座区舒适型座椅,电动”则这个座椅模块控制其头枕。
头枕的移出:下列情况下对应侧的头枕移出:
头枕的移入:头枕返回到常态位置的条件是,如果头枕已移出且
低压断电:头枕马达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时间实现的。时间是可设码的。如果车辆系统电压低于 8.5 V,则无法控制头枕马达。但这个请求仍保持存在状态,并在车辆系统电压升高到 9 V 以上后执行。
故障信息:如果过载或电路中断,马达控制部件将发出一个故障信号。
在有选择装备”后座区乘客的侧面安全气囊及头部安全气囊和电动可调的外侧座椅头枕”安装有右后及左后乘坐识别传感器。
来自左侧或右侧乘坐识别传感器的信号被 SSH (后部座椅卫星式控制单元) 读取。
下列控制单元参与头枕的信息传输:
原则上只能在蓄电池断开接线后,才能对自适应头枕引爆装置以及后座头枕电动马达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