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乘员保护系统 MRS 4 Re-Design 由一个控制单元、多个用于碰撞识别的外部传感器、一个用于识别前乘客座椅占用情况的传感器和用于安全气囊引爆的气体发生器组成。这些外部传感器分别是:两个安全气囊前部传感器、两个车门卫星式控制单元和两个 B 柱卫星式控制单元。
多重乘员保护系统 MRS 4 Re-Design 是 MRS 4 系统的改进型。
所有气体发生器和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获取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当车辆前部或侧部有碰撞时内部控制装置的逻辑单元决定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以及必要时必须对哪一个安全气囊引爆。
为了进行碰撞识别,在 MRS 控制单元中安装了两个相互成 90 度角排列的加速传感器。它们根据出现的减速值判断事故情况。出现正面碰撞时,外部安全气囊前部传感器和 B 柱卫星式控制单元同时进行辅助判断。出现侧面碰撞时,外部车门卫星式控制单元和 B 柱卫星式控制单元同时进行辅助判断。
MRS 控制单元除了监控所有的输入输出端外,还监控内部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状态在控制单元中存储,不易丢失,并通过安全气囊指示灯 (AWL) 提示给驾驶员。
多方位乘员保护系统目前在装备最多的情况下由下列 15 个引爆电路组成:
安全气囊指示灯向驾驶员显示整个 MRS 系统的功能性。
接通点火开关后 MRS 控制单元开始自检。在这段时间 (约 3-5 秒) 内,如果没有发现故障,则安全气囊指示灯 (AWL) 亮起,然后熄灭。
如果在测试时或者在行驶时 MRS 控制单元识别到目前存在或者已经存储的故障,AWL 就会持续亮。
安全气囊指示灯向驾驶员显示前乘客侧安全气囊的状态。
在美规车型上安装了一个扩展的座位占用识别装置 (OC3)。它向 MRS 控制单元报告前乘客座椅当前的占用情况。在特定条件下即使前乘客座椅已被占用,MRS 控制单元仍然断开前乘客侧安全气囊。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指示灯亮起。
在美规车辆上安装有安全带锁扣的查询装置。
MRS 控制单元通过安全带锁扣内的一个开关获悉安全带是否系上。
借助安全带锁扣查询,控制单元可决定,在碰撞过程中安全带拉紧装置是否有必要被点火,以及是否是第 1 档 (安全带未系上) 或第 2 档 (安全带已系上) 的安全气囊被触发。
安全气囊前部传感器由一个加速传感器构成,用于识别正面碰撞。安全气囊前部传感器通过一根数据导线与 MRS 控制单元连接。
驾驶员或前乘客安全气囊以及安全带拉紧装置的触发由这些传感器、B 柱卫星式控制单元和 MRS 控制单元的加速值决定。
车门卫星式控制单元是这样一些传感器,它们由一个加速传感器或一个用于识别侧面碰撞的压力传感器组成。车门卫星式控制单元通过一根数据导线与 MRS 控制单元连接。
侧面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囊的触发由这些传感器、B 柱卫星式控制单元和 MRS 控制单元的加速值或压力值决定。
B 柱卫星式控制单元是由两个加速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这两个加速传感器相互成 90 度角排列。B 柱卫星式控制单元通过一根数据导线与 MRS 控制单元连接。
侧面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囊的触发由这些传感器、车门卫星式控制单元和 MRS 控制单元的加速值决定。
驾驶员或前乘客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拉紧装置的触发由这些传感器、安全气囊前部传感器和 MRS 控制单元的加速值决定。
前乘客座椅椅面下的座垫在有重量负荷时,其电阻会改变。座位占用识别电子装置对这一改变进行分析,并得出状态 ”座椅已占用” 或 ”座椅未占用”。然后这一结果被传送至 MRS 控制单元。
根据这一信息,如果前乘客座椅被占用时发生正面碰撞,控制单元激活前乘客安全气囊和前乘客安全带拉紧装置的引爆电路。
扩展的座位占用识别装置 OC3 由一个座垫构成,该座垫上装有压力传感器。此外,该座垫固定连接在一个电子分析装置上。重量分级将根据对人员在坐下时所产生压力的分析结果来进行。座位占用识别装置无法测量重量。根据各个传感器垫中各个单元的激发情况,将借助于电子分析装置确定重量等级。此电子分析装置周期性地向 MRS 控制单元发送分级信息。
根据这一信息,如果发生正面碰撞,控制单元激活或关闭前乘客安全气囊和前乘客安全带拉紧装置的引爆电路。
对于所有带 K 总线的车型,MRS 控制单元都是与 K 总线连接的。
通过总线进行诊断以及设码。
MRS 的任务是借助传感器确定碰撞类型。然后在几秒钟的极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其传送至相应的气体发生器,最后接通安全气囊引爆电路。
根据感测的减速值可计算出碰撞强度,并据此引发单个或多个引爆电路。
注释:即使在极端行驶状况下也不允许安全气囊意外触发。
前部安全气囊 (驾驶员和前乘客安全气囊) 支持安全带的功能,并且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能避免头部撞击方向盘或仪表板。
如果控制单元识别到前乘客座椅未被占用,则前乘客安全气囊和前乘客侧安全带拉紧装置不触发。
两档安全气囊可用来保护驾驶员及前乘客。
根据已知碰撞强度引发一档前部安全气囊或同时引发两档安全气囊。在第一档和第二档的安全气囊点燃之间存在一个可变的延迟时间,其同样是通过加速值计算得出。
对于美规车型需要另外区分,乘客是否系安全带。对于不系安全带的乘客要减低触发阈值,这样安全气囊的第一档和第一档和第二档之间的引爆会提前。
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侧面和头部安全气囊用于保护乘客。侧面安全气囊用于在侧面支撑身体躯干部分。前部 ITS (ITS = 充气管状结构) 和后部头部安全气囊避免头部及颈部受伤。
所有侧面安全气囊,ITS 及后部头部安全气囊都是左右侧分开处理。
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侧的所有侧面安全气囊、ITS 和头部安全气囊同时被激活。
发生侧面碰撞时触发前乘客侧安全气囊的适用情况:
安全带拉紧装置用于在发生相撞时将安全带明显拉紧并将乘客身体保持在座椅上不动。安全带锁扣被借助气压在瞬间内拉回。于是,肩部和腰部安全带被同时拉紧。这样可大大避免身体从腰部安全带下滑出。
只要超过安全带拉紧装置引爆的触发阈值,无论正面还是车尾碰撞都会触发安全带拉紧装置。
为了减小正面碰撞时的燃烧危险,用安全气囊触发装置也可激活安全蓄电池接线柱 (断开蓄电池接线) 的引爆电路。
此时自带的气体发生器 (安全蓄电池接线柱) 断开从起动蓄电池到起动马达 / 发电机的高电流导线 (总线端 Kl. 30)。
小心!
所有针对安全气囊的工作仅允许在蓄电池断开接线时进行!
只有在蓄电池断开接线时才能插拔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气体发生器接线!
MRS 控制单元包含有车辆专用数据,必须在车辆调试前进行设码!
禁止将这辆车的控制单元拆下而安装到其它车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