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新 BMW 3 系敞篷车 E93 上首次使用可降低的硬车顶。三部分的车顶结构由钢板轻型结构制成。车顶可在约 22 秒钟内打开,并在约 23 秒钟内关闭。
可降低的硬车顶具有下列优点:
一个中央液压单元驱动可降低的硬车顶。8 个液压缸支持运动过程。此外 6 个气压减震器参与运动过程。液压单元由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控制。总共 14 个传感器监控运动过程。
注意!仅在售后服务时才能进行紧急操作。
规定客户不能对可降低的硬车顶进行紧急操作。然而在售后服务时能够进行紧急操作。
紧急操作在维修说明中有详细描述。
将描述可降低的硬车顶的下列部件:
总共 5 个微开关向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提供信号:
索引 |
解释 |
索引 |
解释 |
---|---|---|---|
1 |
达到风窗框板微开关 |
2 |
风窗框板解除联锁微开关 |
3 |
风窗框板联锁微开关 |
4 |
右侧连接锁关闭微开关 |
5 |
左侧连接锁关闭微开关 |
|
|
总共 9 个霍尔传感器向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提供信号:
索引 |
解释 |
索引 |
解释 |
---|---|---|---|
1 |
车顶壳部分打开霍尔传感器 |
2 |
车顶壳部分关闭霍尔传感器 |
3 |
右侧连接锁打开霍尔传感器 |
4 |
车尾模块关闭霍尔传感器 |
5 |
车顶套件放置霍尔传感器 |
6 |
车尾模块几乎关闭霍尔传感器 |
7 |
车尾模块打开霍尔传感器 |
8 |
行李箱隔板霍尔传感器 |
9 |
车顶套件竖起霍尔传感器 |
|
|
此按钮在中央控制台上,位于控制器和臂托之间。可降低的硬车顶的按钮在功能上类似于一个车窗升降机开关。
索引 |
解释 |
索引 |
解释 |
---|---|---|---|
1 |
按钮 |
2 |
绿色 LED 指示灯 |
3 |
红色 LED 指示灯 |
|
|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松开此按钮,可降低的硬车顶或侧窗玻璃立即停止运动。按钮上的功能指示通过 2 个 LED 指示灯 (红色和绿色) 实现。在打开或关闭过程中绿色 LED 指示灯亮起。红色 LED 指示灯指示错误的操作或错误的条件 (例如行李箱隔板不在下部)。
一旦硬车顶处于某个中间位置且同时不进行任何操作,红色 LED 指示灯就闪烁。这个闪烁不表示任何故障。闪烁的 LED 指示灯提醒您注意,不要在这种状态下行驶。
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是可降低的硬车顶的所有功能的中央控制单元。CTM 的安装位置在右侧隔板上。CTM 控制可降低的硬车顶、车尾模块和自动软关系统。CTM 控制硬车顶联锁驱动装置。此外,CTM 还通过液压单元中的 5 个阀门控制液压泵和 8 个液压缸。
CTM 通过 K-CAN 与其它控制单元连接。因此通过 K-CAN 接收例如有关车外温度、行驶速度和后行李箱盖状态的信息。在硬车顶打开或关闭时,CTM 向便捷进入及起动系统 (CAS) 发送一个信号。CAS 是车窗升降机的主控单元。CAS 通过 CAN 信号控制脚部空间模块 (FRM) 以及接线盒电子装置 (JBE)。该信号用作降低前部和后部侧窗玻璃的请求。
CTM 在某些情况下在组合仪表上为客户输出检查控制信息形式的提示。
索引 |
解释 |
索引 |
解释 |
---|---|---|---|
1 |
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
2 |
霍尔传感器和微开关的 26 芯插头 |
3 |
硬车顶联锁驱动装置的 2 芯插头 |
4 |
供电、自动软关系统、按钮、霍尔传感器、微开关和 K-CAN 的 41 芯插头 |
5 |
液压单元控制的 18 芯插头 |
|
|
根据车顶已关闭还是已打开:
CTM 向择优多相式天线发送一个用于天线切换的信号。
硬车顶的车顶壳相互联锁。此外,前部车顶壳在风窗框板上通过 2 个搭钩联锁。前部车顶壳上的一个电动马达用作驱动装置。
通过此电动马达驱动左右螺旋导线 (与活动天窗类似)。在螺旋导线的末端有锁止销,它们被从前部车顶壳推入中部车顶壳中。因此这些车顶壳被联锁。同时通过一根拉杆将中部与后部车顶壳联锁。
搭钩在风窗框板上锁定。此外锁定中间锁止挂钩。
索引 |
解释 |
索引 |
解释 |
---|---|---|---|
1 |
硬车顶联锁驱动装置 (电动马达) |
2 |
螺旋导线 |
3 |
前部车顶壳与中部车顶壳之间的锁止销 |
4 |
中部车顶壳与后部车顶壳之间的锁止销 |
5 |
锁止挂钩 |
|
液压单元位于行李箱底板上的一个凹坑中。
通过相应的阀门位置和液压泵的旋转方向规定硬车顶和车尾模块的运动方向。通过 2 个继电器控制液压泵的旋转方向。
液压泵产生 150 至 200 bar 的工作油压。
索引 |
解释 |
索引 |
解释 |
---|---|---|---|
1 |
液压油箱 |
2 |
油位标记 |
3 |
紧急操作螺栓,无压系统 |
4 |
带液压泵的液压单元 |
5 |
液压阀 |
6 |
2 个继电器 |
为了防止液压泵在频繁操作硬车顶时过热,测量液压泵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通过 2 根导线与 CTM 不接地连接。断路会导致故障代码存储记录。
自 90 °C 起,已经开始的硬车顶关闭运动将继续进行,直至达到可靠的极限位置。
在 105 °C 时,硬车顶的运动立即停止。在低于 90 °C 时,运动可重新继续进行。
组合仪表提供车外温度 (总线信号)。
脚部空间模块 (FRM) 控制前部车窗升降机。为了打开硬车顶,必须降低侧窗玻璃 (总线信号来自 CTM)。
接线盒电子装置 (JBE) 控制后部车窗升降机。为了打开硬车顶,必须降低侧窗玻璃 (总线信号来自 CTM)。
接线盒电子装置提供后行李箱盖是否已关闭的信号 (总线信号)。
接线盒中的分电器通过总线端 Kl. 30g 为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供电。此外,便捷进入及起动系统 (CAS) 通过总线端 Kl. 15 为 CTM 供电。当例如来自接线盒的电源供应中断时,仍能与 BMW 诊断系统正常通信。
根据车顶已关闭还是已打开,CTM 向择优多相式天线发送一个信号。择优多相式天线然后相应地对天线进行切换。
将描述可降低的硬车顶的下列系统功能:
为了打开和关闭可降低的硬车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通过拉起中央控制台上的按钮可由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检查这些条件。在成功检查后将降低侧窗玻璃。同时前部车顶壳从风窗框板上,以及车顶壳相互之间解除联锁。通过激活液压系统可将连接锁 (后部车顶壳和车尾模块相对于车身的锁止件) 解除联锁。现在 3 个车顶壳重叠移动。然后车尾模块被打开并放置车顶套件。放置好的车顶套件然后被联锁 (类似于在风窗框板上)。车尾模块然后关闭并联锁。最后,侧窗玻璃重新向上移动 (仅限欧规车型)。
硬车顶关闭以倒序进行。按压中央控制台上的按钮后可由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检查条件。如有必要,成功检查后可降低侧窗玻璃 (绿色 LED 指示灯亮起)。然后车尾模块解除联锁并打开。同时车顶套件也解除联锁。当车尾模块已完全打开时,车顶套件将被竖起。当车顶套件达到极限位置时,车尾模块被关闭,通过连接锁联锁,然后重新解除联锁。现在将车顶壳相互分开,直至前部车顶壳进入风窗框板中。现在车顶壳相互之间以及前部车顶壳在风窗框板上联锁。最后,后部车顶壳和车尾模块还与车身联锁。按钮中的绿色 LED 指示灯熄灭。如果此按钮继续保持按下,则侧窗玻璃向上运动。
可以通过遥控器以及通过车门锁中的机械钥匙操作可降低的硬车顶。在带特种装备 ”无钥匙便捷上车及起动系统” 的车辆上,可以通过识别传感器打开和关闭硬车顶。
新的加载和卸载便捷功能使得在打开车顶后能够快速存取行李箱。例如在装载较大的行李时。可按如下方式激活便捷功能:
车尾模块首先被解除联锁,然后完全打开。然后车顶套件从行李箱中一直转动到中间位置。接着车尾模块关闭并联锁。后行李箱盖通过自动软关系统解除联锁。同时后行李箱盖略微打开。
通过遥控器的便捷功能因国家而异。
用遥控器操作或在带无钥匙便捷上车及起动系统 (SA 322) 时用识别传感器操作的条件
|
不带 SA 322 (无钥匙便捷上车及起动系统) |
带 SA 322 (无钥匙便捷上车及起动系统) |
---|---|---|
欧洲和世界上其它国家 |
车顶打开:当遥控器距离超过 4 米时也可以 车顶关闭:只能在遥控器距离小于 4 米时 加载和卸载的便捷功能:当遥控器距离超过 4 米时也可以 |
车顶打开:当识别传感器距离超过 4 米时也可以 车顶关闭:只能在识别传感器距离小于 4 米时 加载和卸载的便捷功能:当识别传感器距离超过 4 米时也可以 |
美国 / 加拿大 |
--- (未设码) |
车顶打开:只能在识别传感器距离小于 4 米时 车顶关闭:只能在识别传感器距离小于 4 米时 加载和卸载的便捷功能:只能在识别传感器距离小于 4 米时 |
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打开或关闭硬车顶。为此在组合仪表上以检查控制信息的形式显示相应的信息。在带中央信息显示器 (CID) 的车辆上显示短文本以及补充提示。
检查控制信息用于更详细地解释出现故障时按钮上亮起的红色 LED 指示灯。存在的检查控制信息将每 5 秒钟显示一次。
号码 |
颜色 |
识别标志 |
检查控制信息 |
补充提示 |
---|---|---|---|---|
1 |
黄色 |
19 |
行李箱已开启! |
|
2 |
红色 |
401 |
车顶操纵装置功能失灵! |
车顶操纵装置 |
447 |
车顶操纵装置! |
车顶操纵装置 |
||
558 |
车顶控制失灵! |
车顶控制 |
||
562 |
车顶未联锁! |
车顶 |
||
3 |
黄色 |
416 |
行李箱隔板! |
行李箱隔板 |
|
432 |
车顶驱动装置过热! |
车顶操纵装置 |
|
516 |
不能进行车顶操纵! |
车顶 |
||
519 |
不能进行车顶操纵! |
车顶操纵 |
||
4 |
黄色 |
445 |
车辆未水平停放! |
车顶操纵装置 |
为便捷关闭后行李箱盖,系列化地安装了自动软关系统。自动软关系统由 2 个驱动装置组成。这些驱动装置将后行李箱盖左侧和右侧锁定到车尾模块支架上。于是可提高车尾的稳定性。
索引 |
解释 |
索引 |
解释 |
---|---|---|---|
1 |
左侧后行李箱盖锁微开关 |
2 |
后行李箱盖中控锁驱动装置 |
3 |
右侧后行李箱盖锁解锁拉线 |
4 |
右侧后行李箱盖锁微开关 |
5 |
后行李箱盖的锁芯 |
6 |
右侧缓冲挡块 |
7 |
右侧自动软关系统驱动装置 |
8 |
后行李箱盖机械解锁拉线 |
9 |
左侧后行李箱盖锁解锁拉线 |
10 |
左侧自动软关系统驱动装置 |
11 |
左侧缓冲挡块 |
|
|
当左右后行李箱盖锁碰到锁闩时,2 个微开关被压下。信号被发送至接线盒电子装置 (JBE)。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通过 CAN 总线收到信号。CTM 然后控制自动软关系统的两个驱动装置,直至后行李箱盖联锁。
用劲关上后行李箱盖会使通过自动软关系统关闭成为多余。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必须确保后行李箱盖已真正关闭。因此仍然控制自动软关系统的驱动装置。
为了防止过热,这两个驱动装置有一个重复断电机构。此重复断电机构允许最多控制自动软关系统 20 次 (计数器最多增加 20)。然后自动软关系统将被电气禁用约 2 分钟。
注意!仅在售后服务时才能进行紧急操作。
规定客户不能对可降低的硬车顶进行紧急操作。然而在售后服务时能够进行紧急操作。
紧急操作在维修说明中有详细描述。
注意!车辆必须静止。
在行车过程中不能打开和关闭可降低的硬车顶。
由于可降低的硬车顶最高达 40 A 的大电流消耗,只允许在已连接蓄电池充电器或发动机运转时操作硬车顶。
注意使用说明中的其它提示。
注意!后部车窗升降机没有防夹功能。
后部车窗升降机没有防夹功能。
因此也没有用于关闭后部车窗的开窗付费功能。
提示!不能通过车门外把手电子装置进行便捷关闭。
在带无钥匙便捷上车及起动系统 (便捷上车功能) 的车辆上不能通过车门外把手电子装置进行便捷关闭。通过锁芯执行便捷关闭。
提示!液压油免维护。
通过加注长效液压油无须更换液压油。如果由于泄漏必须添加液压油,只允许使用认可的液压油。液压油只允许加注至液压油箱上的标记处。
提示!在产生的噪音过大时对液压系统进行排气。
如果在硬车顶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过大,必须将硬车顶打开和关闭几次。此时可在液压油箱中对液压系统自动排气。
提示!硬车顶重约 98 Kg。
在拆卸和安装折叠式软顶时需要至少 2 个人和相应的升降设备 (参见维修说明)。
注意!在操作翻车保护系统时要打开硬车顶。
在通过 BMW 诊断系统触发翻车保护时,必须首先打开硬车顶。否则会损坏后窗玻璃。
规定也适用于机械触发。
在更换后必须对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重新设码。
注意便捷功能的不同国家规格:
参见章节 ”便捷操作及行李箱加载和卸载的便捷功能”。
保留印刷错误、内容疏忽和技术更改的可能性。